痛风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绕不开的问题,说痛风是慢性病,这是事实;说痛风是疑难杂症,这也是事实;怪痛风是个治不好的病?这就要说道说道了,我分析一下现下常见的4种治疗手段。
1.止痛
99%不重视痛风的人都是在痛风发作的时候赶紧吃点止疼药,当疼痛劲儿过去的时候就什么都忘了。这种方法是否可长期使用?先了解一下痛风的痛是从哪来的。
痛风发作时为何如虎噬般疼?
痛风的疼痛是尿酸盐结晶引起的。尿酸盐结晶是人体的异物,免疫细胞会去吞噬它。当免疫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的时候,免疫细胞会分泌免疫因子,免疫因子会刺激局部组织产生前列腺素,前列腺素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,这就是痛风疼痛的原因。
现有的止痛方案是什么样的?
现有的止痛方案要么抑制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性(如激素);要么抑制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(如秋水仙碱);要么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和释放(如非甾体抗炎药);要么抑制神经传导(如神经抑制剂);这些止痛药的效果就只是止痛,对尿酸盐结晶(疼痛的源头)没有任何效果!这样治疗有一大弊端:久而久之,尿酸盐会大量堆积,痛风反而越治越重!
2.切痛风石
很多痛风患者看到手.脚.膝盖等位置鼓起大包时才意识到痛风的严重性,这时候,多数患者都像是拿到了烫手的山芋一样恨不得赶紧甩包,这甩包的方式就是赶紧手术!
手术切除可行吗?是否有弊端?
切除痛风石的概念:切除痛风石是运用手术的方式切除体表外已经形成的痛风石,能解决一些美观问题和关节功能问题。手术切除痛风石有两大弊端:一.痛风石切除了还能再次生成,有极大的可能性会窜根,而且生成速度非常快;二.手术时注射的麻醉药会影响肝肾功能,加重痛风!
3.降尿酸
降尿酸常规的治疗方案?
在全部的降尿酸治疗中,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是两个常规的治疗方案,而直接分解尿酸是新兴的治疗方案。
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作用于肝脏,原理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,从而降低尿酸的生成;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作用于肾脏,原理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,从而使大量的尿酸从肾脏排出。
以上三种方案是否真会治疗痛风?
这两种药品只是改变了身体的代谢,并未对受损的肝肾细胞起作用;长时间服用以上两种药物会改变肝肾的代谢习惯,使肝肾细胞损伤加重;而直接分解尿酸的药物是尿酸酶,其本质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,该类药品的安全性差,并未普及。
所以,所有的降尿酸手段均是暂时压制尿酸,并不能修复受损的肝肾细胞,反而伤害肝肾细胞,使肝肾细胞功能越来越弱,痛风越来越重。
4.碱化尿液
碱化尿液是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的一种方法。利用酸碱中和原理使尿液呈弱碱性,促进尿酸排泄,这种治疗方案有一定效果,但会影响肾脏功能,长时间服用会使肾脏功能迅速下降,副作用超过疗效,尿酸更难排出体外。
综上分析可以得出三个结论:
一.单纯的止痛.降尿酸.手术.碱化尿液都不是治疗痛风的很好办法;
二.治疗痛风,只对痛风的表象入手却不修复肝肾功能,即使短期效果非常理想,也不可否认治疗方案就是错的;
三.不解决肝肾细胞损伤问题,痛风只会越治越重,而修复肝肾细胞与治疗临床症状并行,痛风才有可能从根源上治愈。
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